在全民時尚化的今天,誰都有可能在路上迎頭撞上一碩大的“爆款”。剛在電視上看到明星身上的一件時裝,數小時(甚至是以分鐘為單位),淘寶就能產生數不盡的同款頁面。而當你(雖然我們希望不是你)美滋滋地把它拍下,并迫不及待地拆開快遞穿到街上時,有想過,這些動輒月銷破萬的“爆款男主”款,對時尚產業造成了怎樣的影響嗎?
爆款2.0時代:再小眾也能大熱
盡管早已是街拍常客,“ThomBrowne條紋”第一次真正實現現象級傳播,還是發生在2013年熱播韓劇《來自星星的你》中男主角“都教授”穿著這款灰色開衫之后,一時間,同一張劇照席卷淘寶上搜索“ThomBrowne”后顯示的結果頁面。一位經營淘寶服裝店鋪已有五年經驗的店主告訴GQ:“我的店里目前就還有這件衣服,但這個劇的風頭過去之后,我們改了商品的名字,目前在架上是‘李易峰同款’,也換上了他的圖片,這樣更好賣。”
“余文樂同款羽毛項鏈”、“陳冠希同款潮牌低襠褲”、“權志龍彩色框架墨鏡”、“吳亦凡腰果花嘻哈棒球帽”……蒙在鼓里的明星,就這樣成為了“爆款產業鏈”的始作俑者。
“也許來自同一個家工廠、一模一樣的衣服有可能同時被十多個店鋪買入,所以你不太容易在單一款‘寶貝’下面看到月銷一萬之類的銷售數字,但能被稱作爆款的,它一定是現象級的。”店主這樣說。
在實體店鋪里,一筆交易的實現方式必然從進店開始,但當我們使用淘寶這樣的集合電商,單品則成為流量的主要入口——先見到關鍵詞搜索出的琳瑯商品,再次主動點擊才可進店鋪。順理成章的,從商家層面來看,竭盡全力地運作和包裝出一件商品即無可厚非。而淘寶為商家提供了完備的流量、停留時間、咨詢率數據表單,可以這么說,每一個爆款的誕生都是一整套精密系統下的杰作。
_____機場look同款,請在這里填上你覺得最合適的名字
搜索“如何打造爆款寶貝”,你能在百度上讀到上百個不同頁面。但網購平臺是死的,能讓現象真正“活過來”,核心還得回到明星。像權志龍、楊冪、倪妮、Angelababy、高圓圓是如今淘寶上“同款”二字前最常見的名字。她們的形象都并非以前衛著稱,而恰恰是這種可參照性正適合大部分消費者的口味。
“各種照片里,我還是更傾向于購買機場照里的產品,我看他們穿得很好看而且完全不夸張,相當于替我做好了選款和搭配,這樣買起來完全是求個方便。”一位信賴明星同款多年的消費者對GQ說“看到一個人好的、穩定的造型多了,對他選擇的品牌都會更有好感。”
這樣的心理,被部分品牌抓住,它們試圖主動出擊、迎合大眾口味自己制造爆款,從淘寶手中奪回一點主動權。比如早前知名時尚品牌聯合女星推出快速售罄的合作手袋款式,雖然從產量來看只是試水版的謹慎動作,但也說明,品牌正嘗試將明星爆款效應的真正利益更多地攬到自己身上。
于是漸漸地,有可能被那一小撮“爆款明星”穿上身、也就是具有爆款潛質的審美與設計,從源頭開始影響著從品牌設計團隊的創作思路,再到中國區買手的選貨眼光,改變了專賣店上新品上架時的外觀。
是的,可以這么說,你在某寶上的每一次“加進購物車”,都是被創意總監們清楚看在眼里的。
關于爆款,每個人都有說不完的話
除了上文活躍在一線的“爆破工”,GQ還展開與媒體人、消費者、品牌公關、買手店、“被抄襲獨立設計師”的對談,從所有人的口中一窺爆款生態如何滲透入我們的美學、產業及社會中。
“原來躺在我購物車里的是假貨”——本土設計師這樣說
由90后海歸設計師雷留樹和蔣雨彤共同建立的獨立時裝品牌Shushu/Tong,系列一經推出備受好評。今年一月,某微博粉絲超過200萬的明星級網紅發布了一條微博:“買了件國內設計師品牌的衣服,感覺還不錯哦”,配以一張身著Shushu/Tong當季牛仔夾克的自拍照片。雷留樹說,這位夾克之后最先迅速在連卡佛售罄,幾日之后,同款遍布淘寶。
雷留樹:“如果淘寶上定價特別低的那種我覺得在面料和工藝上都是沒有可比性的。因為我們的客戶群也不一樣,但是比較討厭的是那些假代購之類的——賣的價錢和我們的定價差不多,真的會有不知道真相的朋友去買。”
“之前有一個時尚博主在公眾號里寫了一篇文章,提到我們,我看到下面好幾個留言是:‘原來這個衣服是Shushu/Tong的,原來躺在我購物車里的是假貨。’如果淘寶上定價特別低的那種,我覺得在面料和工藝上都是沒有可比性的,因為我們的客戶群也不一樣。時裝圈里的東西真的要在圈外普及開來,是需要一段時間的來培養的。”
“但是我覺的今天討論的問題主要還是在消費者的一個正品意識上,我覺得有一天大家都覺得在網上下載音樂本來就應該付費的時候,大概購買假冒時裝的人就會很少了。可能很多人現在還不會覺得這是一個人侵犯了別人的事兒。”
GQ:講講你理解的明星效應?
XY:明星效應的弱化一定程度是有的,不止是因為社交媒體的速度,也在于更多意見領袖(KOL)的影響力變強。但即使是這樣,從品牌的角度來說,目前還是處于無法不做明星合作的狀態,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明星有其不可替代性——比如明星是有作品或者是自帶話題的存在,他們在公眾視線里是相對長期的。
從品牌來說,選擇剛紅起來的、就要紅起來的明星合作,就像買潛力股票一樣是一種長線策略,抱著很美好的期待希望明星越來越紅的狀態帶動品牌的聲音,比如周迅與Chanel可能可以作為早年間的一個有趣實例。而如今,就中國而言,品牌在選擇明星,在判斷明星的粉絲群體時卻屬于比較被動的狀態,有些品牌很難找到能夠完美詮釋自己品牌形象的本土明星。這種捉襟見肘沒有選擇可是又要做選擇的時候,往往只能寄希望于潛力股。也因此會出現一個比較亂的情況。
GQ:明星同款同時帶動正品和仿品的暢銷,那么面對近些年來尤其起來的“過多、過于刻意的針對當紅、剛剛紅起來的明星的品牌植入讓人對品牌感到反感”這種來自大眾的指責,品牌是否具體感到了這種明星效應、爆款的消極影響?
XY:對于消極影響而言,現在的市場更多是沒有聲音反而比消極聲音更可怕,就好比國外,如果個人沒有信用記錄就等于信用記錄不好。另外,對于消極影響的判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很多新生代明星在輿論上喜惡比較極端、分化,接管賬號、代言品牌的事情他們的粉絲開心還來不及,意見領袖的否定又如何?大眾還是會買單,還是會觀望。
——XY是一名base在倫敦的國際品牌公關
“真貨爆款也不可能比假貨賣得多”——買手店這樣說
于2012年由小艾創立的本土時裝買手店——創意工作室“DressingforFun耍衫”——位于成都,它是國內為數不多引進了J.W.Anderson、MarquesAlmeida等知名年輕品牌的買手店,同時有來自SANKUANZ、KKtp等的本土作品售賣。
2013年,“DressingforFun”正式開設淘寶店鋪,設置線上購買渠道。
小艾:客觀地說,真貨就算是爆款,也不可能比假貨賣得多。我們并不期待我們店出現所謂爆款,對我們來說如果價格不太高的單品賣到十件,價格高的單品賣到4-5件就是很多的量了。開設自己的淘寶店鋪對我們而言是多一個銷售渠道,為了在照顧顧客的消費習慣,但除了和實體店客戶重合的這一部分之外,也會有會搜品牌的客人找到我們店,搜品牌的客人會比較在乎真假貨,懷疑真假,確定我們是代理店鋪之后就在我們店購買。這里也涉及到一個問題,品牌要讓消費者知道有哪些地方是官方授權代理的店鋪,品牌的官網是否可以查詢stockist。
GQ:和仿款爆款價位相似、便于購買的基本上只有快時尚的那幾家品牌,中國自身又不太有對口的品牌,所以便宜省事兒的爆款成為這樣一個斷層的產物。之前看到被抄襲的設計師在采訪中說,“從經濟考慮上,我能夠理解顧客購買仿款這件事,但不認同。”
小艾:買手店的商品是買手已經為顧客挑選過一次的了,因此商品有精選過的成本和價值含量。我們買手店如果在選貨上做得好,那么即使我們的商品相對淘寶商品而言價格更高,依然能讓顧客感受到“貴有貴的道理”,再結合正品的質量,讓顧客覺得物有所值。
我們在介紹產品時也不注重強調這是國內還是國外設計師,更不會說是某某明星同款,目的還是讓這個商品本身凸顯出來。國外當然也會有同款、仿款的事情,但我個人感覺情況要比國內樂觀一些。所以真正要杜絕這種現象,還是需要提升大眾對時裝、品牌、正品的意識:“不愿一次一次買很多假貨,而是寧愿存錢買一件真貨”。
GQ:所以用心的時裝媒體如果不僅僅告訴你這一季流行什么,更會講好它為什么流行,或者有一個核心的價值觀在媒體基因里,持續地展現完整的風格和故事,也有助于讓讀者有意識地去選購基本款、經典款、確立適合自己風格的品牌而不是隨波逐流。
“要不然隨便搭個IP唄”?——網絡大號這樣說
烏云裝扮者:前幾天我在淘寶上發現了一個三里屯的“設計師”,他們設計了兩款女裝名為“烏云裝扮者”......我并不想認同這樣的設計。某種程度上說,也是太隨意地搭了一個IP吧(雖然我不太想說我這個公眾號是個IP)。爆款也并不是實用導向的,甚至不是為了讓自己更特別,就是別人有我也有才行,買了我就放心了。爆款只是讓購買者進入了一個心理上的、虛擬的快消文化組織。
GQ:“搭IP”,對店家而言也算是打造“搜索關鍵詞”吧?這大概也是在“明星效應”之外的另一個角度解釋了淘寶的單品邏輯,本質上都是去抓著一個商品的走紅本身。新一代的“爆款”不乏那些款式被公認為“只適合于拍照”的,社交意義大于實穿意義,可以說購買它和去一間新開的餐廳搶著去吃一頓下午茶是類似的概念:去一下,吃一次,拍一張就好,正品引以為豪的質量其實并沒有被格外重視,那這個成本也就不愿意去支付,導致“爆款”和“仿款”就緊密出現在一起。
——烏云裝扮者:知名自媒體人,同名微信公眾賬號擁有者
爆款的坑,有多深?
2014年下半年,個別“網絡紅人”引入視頻形式推介新品。在如今的上新視頻中,除細節特寫、基本介紹外,淘寶賣家間甚至流行將與其所“借鑒”的原版單品與自己店鋪中的產品同臺對比,鞋履甚至配有與原版的軟硬度檢測、性能測試等。新一輪“爆款”潮流得到發酵。
2016年是“淘寶”成立的第十三年。單就服裝領域而言,其出現和流行已經深刻改變了中國的時尚形態乃至時裝產業:從逐年攀升的“網絡購物節”銷售總額到傳統零售品牌相繼加入線上戰隊,其勢力之強大已無疑成為一個共識。然而一眼望去,這些數據上的突出業績都不如那些我們常能在街上輕易碰到的、當提起便不免會心一笑的、再或者你本人也擁有一件的人盡皆知的“爆款”更具代表性與說服力——它們走紅、發酵、迭代,如此將淘寶與其所代表的快制造、大市場邏輯及美學帶往各地。
對于產業的體系而言,此前的“假貨風波”也應證了淘寶所可能作用的巨大力量。2014年7月及2015年10月,旗下擁有Gucci,SaintLaurent等品牌的的法國奢侈品集團開云兩次向法院提出起訴阿里巴巴集團,指出其旗下淘寶網對平臺上的售假行為知情,并予以鼓勵甚至協助,從中牟利。
在此后接連提出“我們集團也注重保護私人企業店鋪的權益”等模糊言此之后,據彭博社報道,2016年6月14日的股東大會上,馬云提出了在互聯網上迅速發酵的“贗品質量優于真品”論點:“現在的假冒產品做得比真貨質量更好、價格更低。不是假貨消滅了真品,而是新的商業模式。同樣的工廠,同樣的原料,但是不是使用真品的名字而已。”
馬云在這里所指的“代工廠產品”,價格往往不到正品的一半,它們即使已被剪去標簽、糊掉logo,但伺機而動的下一級店鋪早已摸清門路并從中投機,其進一步作為爆款的傳播也無疑對對奢侈品的價格體系造成了沖擊。
與此同時,“烏云裝扮者”也向我們提出:“前段時間我被人吐槽說知識產權意識過于強,這種指責只有在中國才有吧?保護應該保護的東西天經地義,難道還想讓我拿著正版的東西抬不起頭嗎?”他又接著說,“我還是堅持我的觀點,從傳播的方向說,明星的機場穿著也基本上是精心策劃過的,穿什么品牌、怎么搭配,都是沖著爆款去的。如果這樣的設定是符合邏輯的,我們討論這件事情的問題就出現在淘寶的銷售環節,而不是服裝的設計環節,因為銷售過程難免出現盜版和仿款。對品牌來說可能是很好的社交網絡案例,但是對知識產權來說來說“淘寶爆款”最終是屬于惡性事件。”
通過贊助明星穿衣,時裝大牌主動策劃出爆款的誕生,似乎在爆款鏈條上占據了有利地形。沒錯,這確實給電視機前或刷著手機的少男少女們造了個夢,但最后兌現成現實的,卻往往是假貨,這其實是對品牌價值的折損。也許,奢侈品行業要再多一點點理性,找到真正屬于自己說話的、聽得懂自己話語的對象,而不是通過“營銷”博得一時之快。
另外,談及爆款本身的未來趨勢,這里的情景也不容樂觀。據去年底由淘寶官方聯合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發布的《中國消費趨勢報告2015》,近五年來的交易信息表明,一味打造“爆款”的運營方式已經逐漸式微,精細化的運營將取而代之。這聽起來令人委實振奮,但細致推敲起來,卻也有這僅僅意味著“爆款”由狹義走向廣義的一種隱患——從最早明星同款、大牌山寨到爾后的“假原單”、“假代溝”,再到如今,打著“獨立設計師工作室”的幌子竊取小眾品牌成果的事例,抑或是言辭美化“為各位反復改進版型”的店家占據半壁江山,在賺取銷量這件事上,大多數人更從來沒有停下為其掩護、正名的一系列小動作。
淘寶官方的態度也趨于模糊,在一系列關于“淘寶沒有假貨”的爭辯發酵的同時,淘寶也忙著打造自身的面貌形態:2015年,淘寶推出有著“全球最大規模的互聯網服飾上新”之名的“新勢力周”活動,并在2016年的第二屆中邀請到一票90后紅人以“個性”標簽為淘寶商戶搖旗宣傳,更打造時裝周般的上新時間表等機制。其中自然有新銳有趣的設計借機與消費者見面,但也不乏濫竽充數之士蒙混過關,“原創”的含量只有自己清楚。
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羞赧被神氣所替代,這比羞赧之事本身更讓人深感可怖。